打开赤水河的“流量密码”「观察」仁怀红·高粱文化季开幕
- 来源:天眼新闻
- 时间:2023-08-19 09:04:17
2000多年前,这里是金戈铁马的声音。2000多年后,这里是产区高质量发展澎湃的声音。
“迎丰”。田间地头传来了高粱丰收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18日,“畅游赤水河·乐享茅台镇”2023仁怀红·高粱文化季活动在坛厂八卦园拉开序幕,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进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品牌建设,全力打造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充分挖掘展示仁怀独特酿造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
八月的坛厂八卦园掩映在红高粱间。
这两天,仁怀的有机高粱已陆续进入收割、晾晒的黄金期。仁怀作为有机高粱主要种植区,该市有机高粱达36万亩,覆盖农户5万余户,有机高粱产值达到12亿元,是仁怀市农业种植的主导产业,也被誉为酱香型白酒的“第一车间”。
按照历史推演,当地的有机高粱已经让老百姓受益2000多年。一个“丰”字道出了乡村振兴的美丽光景。
也许历史的浪潮会变,不变的是有机高粱里老百姓对光景的守望。新时代、新征程当有新作为。
2022年,仁怀市白酒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完成899.7亿元、796.2亿元,均增长18.9%。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有机高粱的种植和现代化农业的推进。
据了解,该市农业机械设备达16万台套,持证大型农机手120人,全市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率达53%。
仁怀已探索出“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高粱销售有渠道,企业有效益,增收有保证,群众高粱种植积极性高,有机高粱也就成了酒都农民的“摇钱树”。
一句话就是,老百姓只管种,价钱和收购的事儿交给政府。
这里的有机高粱运营模式,折射了仁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接地气打法”,企业完全让利于老百姓。
老百姓种植有机高粱的积极性提高了,从原料开始就孕育出了质量上乘的NDA密码,也为风格独特的酱香风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赤水河的满天星辰,因为一粒粒有机高粱被酿造成玉露琼浆,而走向海外越发精彩。
这瓶酱香型白酒的“种子芯片”拼凑出中国版图上最耀眼的“赤水河红海”。作为全世界身价最高的高粱,其价格达到了11.2元/公斤,老百姓在乡村振兴中发展有机高粱产业的致富密码都得益于仁怀市委、市人民政府对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的倾力建设。
仁怀全力保护茅台酒地理标志和知识产权,严格监管地方企业产品质量,加快推进产区标识认定,对符合《仁怀产区大曲酱香酒生产技术规范》、生态环保等条件的,通过评审认证为产区企业,列入产区企业名录,优先授权使用“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标示图和“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只有把产区建设好、打造好,有机高粱的发展布局才不会乱。
2000多年酱香传承,从如今的制度设计有迹可循,赤水河儿女对自然的敬畏。
也才有了,2000多前汉武帝盛赞“甘之美哉!”,可见这片“赤水河红海”已经红了2000多年。千百年来,仁怀是一座以红色为“灵魂”的城市,除了有机高粱,还有红土地、赤水河、红色文化。
以“仁怀红·高粱文化季活动”为载体,这道时光隧道一下子打开了2000多年。
茅台镇地质结构主要是侏罗、白垩系紫色砂页岩、砾岩。土壤受海拔高度和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广泛发育成为朱砂土壤,又称“紫红泥”。
紫红泥之于酱香型白酒酿造,如同“稀土”。紫红泥同时也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端午赤浪,重阳碧波,赤水河年复一年在“赤”与“清”之间如期而至切换,其间奥秘就在两岸的紫红泥。
在酱香型白酒的酿造过程中,这种形成于7000万年前的神奇泥土被用于制作窖底和封窖,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下沙、造沙到七轮次取酒,酒醅在窖池里出入九个轮回,紫红泥便也被反复使用九次。
因此,紫红泥对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滴酱香型白酒都得益于赤水河红色的酿酒生态。
而红色的酿酒生态的形成也与千百年来赤水河儿女对赤水河的保护是分不开的,最近的行动要数“赤水河十年禁渔”。所谓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紫红泥在赤水河两岸相对而出,同频共振的还有人头攒动的茅台镇。整个夏季,茅台镇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当地红色旅游景点采取科技赋能“红色+”的方式,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瞻仰红色遗迹、看红色展览、品红色经典,在回溯历史中缅怀先烈。
在茅台镇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一批批来自各地的游客,沉浸在景观艺术、雕塑油画、历史文物、无线视听设备等集成打造的展览中。
茅台镇红军桥随着夜幕降临,桥上的红五星在夜里闪闪发光,游客们纷纷掏出手机合影留念,记录这一难忘瞬间。
茅台镇街头,随处可见文明旅游志愿者。他们有的守在斑马线指引行人,有的为外地游客充当向导,提供咨询服务。一个个衣着鲜明的马甲红,在炎炎烈日下用行动弘扬红色文化。
茅台镇的红还映射在这里的气候中,河谷地带的茅台镇夏季无比炎热,适宜微生物的生长,可以说茅台镇是因热而红。从古至今,得益于河谷高温,才有了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馏酒。微生物赋予了酱香之美,也赋予了赤水河儿女的美生活。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都说有水的地方就有传奇,经过时间的演变,仁怀作为县级市去年已经有超过1700亿的地区生产总值,这些喜人成绩背后都剑指仁怀浓厚的文化底蕴。如果非要说清楚仁怀的文化底蕴是什么?那一定是赤水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择水而居、沿河而驻是先辈们在适应自然过程中总结出的生存方式,河流使农耕文明拥有与自然对话的能力,也为白酒酿造奠定了基础。
因此,如今的茅台镇,大大小小的酒厂加起来有上千家,从事白酒事业之勇立潮头之人更是上万人。赤水河全长500余公里,也就有了“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之说,闻着酒香有力量地在赤水河永立潮头。
“畅游赤水河·乐享茅台镇”2023仁怀红·高粱文化季活动邀请各地非遗精品与仁怀本土民俗、非遗文化进行深度展示交流,以一歌、一舞、一赋、一非遗为载体,通过舞台表演和实景演出相结合的形式,举行高粱“归仓”仪式和民俗文化、农事文化活动。
实际上,传统工艺的振兴,重在后继有人。各地非遗精品与仁怀本土民俗、非遗文化都是对大曲酱香工艺的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是赤水河农耕文明的宝贵财富。它流传至今,凝聚着不同年代群体的智慧和思想,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改进从而迸发新一轮的生命力。
诸如:《学孔阳戏》《黔北高腔山歌》《平坝地戏》;擂茶、鲁班鸡爪、本镇冰淇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颖
编辑 杨柳
二审 徐春燕
三审 唐正平
关键词: